德令哈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论文xzr0zimu [复制链接]

1#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论文


目前世界各国对“文化”二字所下的定义和解释就有160多种之多,而且基本上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中国谈论文化、讲述文明时,应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中去寻找当时提出文化的出处、本源和本意。中国大约是在西汉时期最早将“文”与“化”连在一起使用的,刘向的《说苑指武》中有曰:“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对“文化”二字有着教化的动词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改变,而改变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含义。文化体现在人这个主体上的,就是一种生理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动态表现,是不同主体对生活的生理态度和精神需求。不同文化水平的人对自身生理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有着不同的内在匹配要求;不同文化水平的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精神向往、精神内涵和精神满足,有着不同的外在感知愿望。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各种具有文化特质的产品、作品、形态;这种外在体现的通道,就是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所有以文化特质表现出来的不同时期的产品、作品、形态等,就是这个时期的文明。具体说,文明是对某个阶段文化的概括,是文化在某个时间段的一个截面,在这个截面上所表现出的文化特质就是某个时间段的文明。文化起源所表达出教化寓意的改变特征,就包括以文教化、以文化之,很重要的方面是与当时以武力征服以及以文改变结合在一起。因此,文化自然地可以被理解成为一种特殊的、无形的武器。它对内,是夯基固本、凝聚人心、奋发创新的向核力;它对外,既可以成为扰乱民意、拆乱人心、阻碍发展的侵蚀力,也可以成为沟通彼此、互理互解、取长补短的合作力。当前,绝不能忽视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对一个民族的现实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在文化传播载体、手段、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文化的传播、渗透、导向和侵略,早已没有国界的物理概念,早已没有硬介质的实物概念,也早已没有传播顺序的递进概念,而是呈现出一种虚拟化、跨跃式、隔代化、瞬间化传播的新特点。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当前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令人不安的处境:中国传统文化尽管没有严格意义上中断过,但是在几千年的传承过程中,传统文化曾有几次几乎到了灭顶之灾的境地,当前急需进行有效的修补;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存在许多被误解误读的问题,以至于偏离于其本意,特别是一些人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进行某种程度的理解和解释,并形成很多错误的价值导向,当前急需追根溯源、正本清源;当前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快成了“高大上”的精神追求,与百姓的精神需求和行为规范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当前急需通俗化的、市民化的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上正充斥着中国人只有“金钱崇拜”价值取向的背景下,非常有必要从角度,阐述中国人的历史追求,讲清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并唤醒人们固有的社会责任。我始终认为,当前中国社会所存在的某种思想混乱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原有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体系被打破,而新的符合中国现实人文需求的思想体系尚未真正的建立起来,造成能够引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未能很好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