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卖早点过上幸福生活
“铃铃铃……”3点钟时闹铃声响起了,一天的工作又要开始了。起床、洗漱、整理完东西后,老李骑上电动车来到离家不远的出租屋内,为自己的早点生意忙碌了起来。51岁的老李是一位下岗女工,曾在枣庄饭店做过面点师,因为种种原因,她在1996年下岗了,之后依然从事着面点生意,细算下来,已经有17年了。这些年来,她一直努力劳作着,为的就是一家人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
早点摊前的半边天
老李自下岗后,就开始了自己的营生,对她而言,摊子不大,但这就是她的一技之长,她的饭碗。
通常,老李没有多少时间可供支配,所以她一天的规划很细致。凌晨2:30-3:00起床,20分钟后就要到达位于市中区解放路三角花园附近的出租屋,然后和面、烧开水、调制馅料和搬案板等,通常一个人忙到太阳升起来。到了6点左右,雇工到了,就开始一天的生意。其他商贩问她,为什么要自己做准备工作,她说,姐妹们也不容易,早起谁都不愿意,自己的生意还得自己打点。
到了午后,老李的摊子通常也不会收。经常光顾摊位的食客对此有点疑问,而老李笑呵呵地表示,只要包子没有卖完,今天的生意也就没有做完。
街坊四邻眼中的好人
据了解,老李的摊位在十几年来,没有雇用过男雇员,一直都靠3位女工来维持着生意,多少重活累活,全由她们承担,而作为摊主的老李更是主心骨。由于勉强从事重体力的搬运工作,老李受过伤,也生过病,这些都看在街坊四邻的眼中。在摊点所在的小道深处,曾是老李住过的老房子,现在她虽然已不住在那里,可摊点仍旧设在了它的附近,周边全是她认识的熟人。
据老食客介绍,一个外地小伙子多年前在老李的包子摊吃过早饭,前段时间小伙子来到枣庄跑业务,又来到摊点前要了几个肉包子。老李已经认不出那个小伙子,可小伙子仍然对老李记忆深刻,因为老李的包子很好吃,而且人也很随和,服务周到。
“老李是个好人,从来不图小便宜。”老邻居王奶奶说,因为老李的早点摊靠近汽车站,人流量很大,生意自然也不错。而因为情急,食客不小心把东西落在桌上的情况也不在少数,水壶、茶杯、手套,甚至是手表、钱包、背包等贵重物品,老李发现后都会妥善保管,等到失主来取,这种举动让熟悉老李的人很是佩服。据了解,因为赶车的缘故,食客不会因为一些小物品落掉后而返回寻找。书本、茶杯等不起眼的小物件就被老李放在了她出租屋内的抽屉里,等待失主回来寻找。
生活中的苦与乐
下午2点半,老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吃过午饭开始补觉。她醒来后已经到了傍晚,晚饭后她就要为明天的生意做准备。因为老李身体每况愈下,家里人也劝老李不要再做早点生意了,可她仍旧不肯停歇。
老李的生活也有过苦涩。前些年,因为忙于劳作,与家里人接触时间少,她和家庭成员关系并不是十分融洽。偶尔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争吵,这让她平时在家里的心情很不好。老李表示,在她看来,生活既要有幸福又要有苦恼。
在儿子上大学的四年里,是她最寂寞的时候。丈夫被调往南方,儿子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上大学,一个人守在家里,一天下来少了和家里人的接触,心情自然不会有多好。手机和电视成为了她打发时间的“法宝”。每天工作后的寂寞感可想而知。就在不久前,丈夫又被重新调了回来,孩子也完成了学业,一家人相处在一起的时间多了,怎么经营好家庭成为了她除工作外最常想的事情了。
(
胡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