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信息
回顾,很多人感慨,有点难。但历史从来都是在势能凝聚处出现“燃”之反转。燃为生命,燃为希望,燃为不畏难,燃为爱信仰。
在凝固美好文学意象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有三位浙江援青老师的年,给人以“燃”的力量。
这是三位来自杭州滨江的支教老师:郭燕、来燕红、杨斌。
他们和一批又一批浙江援青老师一样,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克服思乡之苦,在这里奉献着自己的才华与热情。
他们又是特别的——到年1月,三位老师原本就要结束在德令哈市第一中学为期一年半的支教,但他们集体做了一个决定:留下来,申请将支教时间延长到三年。
三位“70后”援青老师,在这座诗意的高原城市到底留下了什么?是什么让他们选择延长支教?
跨越三千公里,记者从江南来到海拔三千米的高原,聆听他们这一年春夏秋冬里的故事,寻找答案。
在他们的年里,记者看见希望、值得、蜕变、期待,看见生长的力量、朴素的情怀、陪伴的美好、梦想的温度。
杨斌老师最近在朋友圈援引了一句话——“在学生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旁人有帮助的责任和义务”。这旁人,即是“老师”。
“点燃”他人心中的希望,也“点燃”自己的人生。再小的梦想,都会有力量。
他们的故事详见将于12月24日浙江日报深读版推出的年终报道:燃吧!浙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