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是的,我到了德令哈。
这座位于青海西北部的小城之所以出名,很大原因是由于海子的那首诗。
诗的题目叫《日记》,也叫《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这是全诗的最后一句。
因为这段渊源,海子成为了德令哈的一个文化符号。
德令哈为海子建立了“海子诗歌陈列馆”,有公共交通可以直达。
02
作为打卡式旅游,我们的行程安排得很紧。
大巴车到达德令哈时,已经有些晚了。
好在,这里和东部沿海相比,大概有两个小时的时差。
在宾馆安顿好了之后,打车去一家有名的羊肉馆吃招牌的炕锅羊肉。
吃完饭,从地图上查了一下,发现离海子诗歌陈列馆只有几百米远,于是徒步过去。
根据路牌的指示,走过马路,眼前是一小片仿古的单层建筑,应该就是了。
只不过,我们远远地并没有看到入口在哪儿,仿佛已经关门。
正好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孩子在一块景观石边拍照,我想,上面应该写着“海子诗歌陈列馆”几个字吧。
或许,会有入口的指示。
于是,我们也走了过去,却发现上面什么也没有写。
03
此时,走过来一位长相颇文雅的阿姨,戴着耳机,步态悠闲,看起来像是饭后溜弯的样子。
向她打听海子诗歌陈列馆在哪儿,她告诉我们,这就是了。
但我们的位置是陈列馆的后边,正门在另一侧。
“不过从前面那个小门,也可以进去。”
阿姨用手指给我们。
也许是怕我们认不好,她一直跟在我们后面。
不敢频繁道谢,因为我们担心,那样会让阿姨觉得我们不愿意她和我们同行。
一直到那个小门口,我们再次称谢,进入馆内。
04
进去之后,是一段不长的走廊,旁边是几个半开放的小隔间,里面有像小饭店一样的卡座、木桌。
不知道是不是营业设施,匆忙穿过,左转进入一个小厅。
在厅角的座位上,有几个人正在谈论文学,像是在办一个小小的文学沙龙。
人们说话的声音不高,衬得里面愈发安静。
四周的墙上,有海子的照片和诗。
中间以及靠墙的地方都是书架,上面的书都是一些普通的读物,并不那么阳春白雪,甚至并不很文学。
这应该是一个侧厅,穿过去,才是正厅,因为我们看到了陈列馆的正门。
05
正厅四周的墙上,是海子的生平以及他的诗,也介绍了他和德令哈之间的故事。
跟网上的传言相比,这里的说法可能更准确。
我们知道,海子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政法大学做老师。
他有一位关系亲密的女同事,老家就在青海的德令哈农场。
年7月,正是学校放暑假,海子在前往西藏的途中来德令哈找他的这位姐姐,却恰巧姐姐不在德令哈。
于是,海子写下了那首传颂至今的《今夜我在德令哈》。
那时候真好,本科毕业就可以直接进入高校工作。
现在,就算是北大毕业,就算是研究生,想在不错的高校谋一份教职,已经不太可能了。
06
正厅的中间,是一圈售货的柜台,里面有一些书籍和土特产之类。
直接走出大厅,走下台阶,是一块小广场。
广场两侧摆有几张圆桌,四面错落地围有几把藤椅。
可能这是供人休憩的地方吧,只是每张桌子上都有一个商品标牌,写有各种商品的价格。
看来,商业化是无孔不入的。
拍了几张正门的照片,再走进去,向右转,仍是一个小厅。
厅的中间仍然是书架,上面有一些杂志和书籍,旁边是和刚进门时一模一样的卡座。
其中的一间,有一位年轻的女孩正在静静的读书。
我忽然明白,那些卡座原来是用来读书的。
找一间没人的走进去,坐下,发现桌子上摆有和外面一样的商品价格标牌。
不过,我在那坐了一会儿,无人打扰。
看来,这里买不买东西是无所谓的,只是一个静静读书的地方。
07
整个陈列馆,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静。
你想买东西就静静地买,想看书就静静地看,没有大声地拦客推销,游客也不会高声喧哗。
陈列馆的对面,就是有名的巴音河,夜景不错。
河边,三三两两的市民在散步,也是安安静静。
虽是入伏,但微风吹来,仍很凉爽。
忽然很喜欢这个地方,想想,每天吃完晚饭,在河边走走,累了就去陈列馆,从书架上信手抽出一本书出翻翻,未尝不是人生的一件美事。
如果这里是自己的家乡,如果能在这里长住,也蛮好。
当然,我只能在这里住一晚,明天还要早起,长途跋涉。
因为旅行社早已经规划好了行程,下一站,敦煌。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
作者/来源:明珠絮语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