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青藏铁路蹲点日记丨四条线勾勒出的天路
TUhjnbcbe - 2025/5/16 21:35:00

编者按

6月中旬,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参加了由中国记协指导、中国行业报协会和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联合组织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青藏铁路蹲点走基层”活动后,以蹲点日记方式,分别从青藏铁路综合效应、铁路网规划、运营管理特色、旅游业发展、典型人物等角度,分层次、多角度描述青藏铁路在过去70年中的发展变化和巨大成就。本组报道共5篇,敬请
  

经济线

要想富,先修路。经济效益是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目标之一。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以来,截至年4月,累计运送旅客1.94亿人,运送货物5.72亿吨,客、货运送量由年的.2万人、万吨增长到年的.3万人、.1万吨,年增长率分别为14.2%、5.6%,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青藏铁路已成为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有力促进了绿色农牧业、特色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特色产品不断进入全国和世界市场,使当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魏育梅在座谈会上说,对青海而言,西格段的通车运营,打破了长期制约青海发展的交通瓶颈,极大地改善了对外交通条件,沿着铁路线形成了青海发展的强劲经济带,能源产业、化工产业、农资产业、农牧产业等得到快速发展,区域内已建成中石油青海油田公司、青海盐湖集团、西部矿业等一大批资源开发龙头企业,以盐化、石化为支柱的优势产业和工业格局基本形成,使青海迅速“蹿红”成为西部新的经济高地。

摄影/李慧莲

对西藏来讲,从青藏铁路开通运营前的年至年,西藏自治区GDP由.8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增速保持10%以上。年青藏铁路通车第一年,西藏新增个体商户和私营企业就达多户(家),非公有制经济完成税收9.75亿元,占全区税收的58%,其比重首次超过国有集体经济。

青藏铁路不仅给青藏两省区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更是给沿线农牧区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和变化,使当地人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商品意识不断增强,很多铁路沿线的农牧民都瞄准了青藏铁路运输市场的巨大潜力,纷纷吃上“铁路饭”。借助“铁路因素”带来的旅游、餐饮、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沿线农牧民新建的家庭旅馆、藏式餐厅、运输公司、农家乐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过去祖祖辈辈依赖土地、种青稞、养牛羊等传统农牧业吃饭的沿线农牧民,纷纷转变观念,从事起了新的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因此增收致富。

青藏铁路大大缩短了雪域高原与内陆的距离,使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得以亲近青藏高原独特的雪域风光、民俗风情、生态景观等,带来青藏两省区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青海、西藏与内陆省份文化交流渠道,极大地促进了青藏两省区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对外交流。

生态线

青藏铁路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因此,生态话题是座谈会上青藏公司介绍得多、采访团问得多的一个话题。好几个部门的负责人都从不同角度讲了他们保护生态的各种措施。采访团后来在乘坐从西宁到格尔木再到拉萨的火车时,体验了“低碳环保绿色铁路”美誉的名副其实。

摄影/李慧莲

在管理上,青藏集团公司不断探索适应高原铁路特点的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加强环保工作制度建设,从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等角度规范环境保护管理。为此,他们在青藏铁路和拉日铁路设置了22个污水处理设备站点,所有进出西藏的旅客列车上设有先进的压缩式垃圾收集系统和污水收集系统,实行污水污物集中收集处理,确保实现地面和列车零污染、零排放、绿色作业的目标。

摄影/李慧莲

在绿化上,青藏集团公司全面实施“绿色天路”工程建设,采取“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方法,在西格段线路两侧整地植草种树20多公里,铁路两侧彻底恢复了干旱草原地貌特征,开创了青藏铁路干旱荒漠区植物治沙的先例。据计统部的负责人介绍,年和年,他们选择适宜高原气候条件、耐低温不易退化的6种草种,采取铺设保温塑料膜覆盖、植生袋等种草方式,对楚玛尔河地区铁路沿线种草公里、万平方米。青藏铁路沿线可绿化里程公里,如今绿化长度已达公里,占可绿化总里程的68.5%,形成了一道千里“绿色长廊”。

青藏集团公司还针对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分布有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类的实际情况,根据野生动物的活动规律,以桥带路,专门设置了26处桥梁和隧道上方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年以来的青藏铁路沿线野生动物迁徙监测数据显示,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的使用率已经从年的56.6%逐步上升到了年以后的%,区域内野生动物活动自如,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
  

幸福线

“幸福线”是从青藏公司职工和当地老百姓的角度来看的。

青藏集团公司管辖线路地跨甘肃、青海、西藏三省区,营业里程公里,有近70%的车间班组分布在绵延多公里戈壁荒漠、高寒缺氧的区段,自然环境异常恶劣。

“和我刚参加工作时的条件相比,现在的生活太好了!”西宁站已退休老职工、如今已80多岁的党国珍6月12下午在西宁站感慨地告诉采访团。

忆当年,青藏铁路西格段通车初期,全线普遍存在缺水少电、缺粮少菜、缺医少药的问题,职工生活基本需求全靠列车从西宁送。据党国珍回忆,住房就是搭帐篷、挖地窝子,几根枕木排在一起就成了通铺。

摄影/李慧莲

看如今,无论是在南山站、格尔木各个车间,还是在拉萨机车车辆整备基地、劳服公司拉萨综合车间调研,采访团所到之处,无不看到院里花草盛开、棚内瓜蔬满架,图书馆、球场各种文体设施一应俱全。

魏育梅对采访团说,为了让职工安心工作生活在千里天路,青藏集团公司坚持把文化线、生活线和卫生保健线建设作为着力点。青藏铁路通车运营的13年,是青藏集团公司在民生改善方面集中投入最多、覆盖范围最广、建设实效最好的时期。自年以来,他们修建、改建伙食团个、温室蔬菜大棚73座、乒乓球等活动场所94处;建成小浴室个、职工休闲高原氧吧5座、职工书屋75个、图书角27个……管内沿线基本实现了环境庭院化、宿舍公寓化、食堂餐厅化、洗澡淋浴化、文体活动场馆化的目标。

除了让公司职工幸福,青藏集团公司还注重履行社会职责,把企业发展与青藏两省区发展结合起来,带动当地老百姓发家致富,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据青藏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韩永林介绍,近些年来,他们公司不断加大对帮扶点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支持力度,把各项扶贫措施帮到点上、扶到根上,有效促进贫困地区资源和发展潜力转化为经济效益和脱贫活力。在实施铁路建设扶贫的同时,他们还开行了“天空之镜”号旅游列车、“德令哈号”城际列车和扶贫公益“慢火车”,列车沿途经过青海多个贫困地区,列车上设立了扶贫专柜,无偿销售扶贫地区的纯绿色特色产品;在西宁火车站设立了“柴达木农副产品展销”展柜等。通过“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温室大棚果蔬种植等项目,德令哈市柯鲁柯镇莲湖村于年上半年率先在青海省实现脱贫清零,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团结线

魏育梅在座谈会上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运行,打破了青藏两省区特别是西藏自治区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极大改善了青藏两省区对外交流的条件,久居藏区的藏族群众能够便捷出藏学习利用现代文明,藏外地区民众也能方便进入神秘而美丽的藏区谋求发展。青藏铁路推动了藏区社会结构和人们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转变,对提升藏区文明程度、增进各族团结、促进民族大融合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摄影/李慧莲

如果说青藏铁路对当地发展的贡献是幅图,它的内涵是丰富的、色彩是多样的,绝不是这几根粗线条所能呈现的,不过,它已足够打动我、吸引我做更多的思考。采访中,我经常被这幅全景素描震撼着、感动着,情不自禁地为中国能建成这样一条举世瞩目的高原铁路自豪,为曾经和现在所有为这条高原铁路默默奉献的人们点赞。

 (本文6月12日初稿于西宁,6月25日修改于北京)

主编丨毛晶慧编辑丨曹阳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藏铁路蹲点日记丨四条线勾勒出的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