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青海自然教育工作者杨出云播下一颗绿色的种
TUhjnbcbe - 2025/5/18 22:58:00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http://www.txbyjgh.com/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叶文娟

金秋十月,高原古城风和日丽,艳阳高照。坐落于西山脚下的西宁市园林植物园内更是树木葱翠,百花斗艳,环境幽雅,景色宜人。

10月3日,一堂生动的自然教育课正在这里进行,同学们认真听讲,并与老师互动问答,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作为青海省环境教育协会的自然教育工作者,年,杨出云成功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环境教育注册讲师资格。从此,她将祁连山国家公园里的花花草草、枝枝叶叶制作成课件,通过沉浸式的体验,让孩子们学习了解自然知识。“别看他们的家离自然很近,心却离自然很远。希望孩子们能够真正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读懂自然,从小培养爱护环境,尊重自然的意识。”杨出云说

截至目前,杨出云已经在保护区内开展了近百场自然教育实践课活动,覆盖全省多所学校、多名学生。“只有让他们真正见识了自然的美好,才会自觉地加入到保护国家公园的队伍中来。”杨出云说。

从年伊始,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和青海省环境教育协会结合“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地球日”“爱鸟周”等系列宣传日活动,陆续走进西宁市几何书店、杨家庄小学、祁连路小学、西宁市第一中学以及门源回族自治县珠固乡寄宿学校、祁连县第一完全小学、祁连县民族中学、天峻县中学、德令哈民族学校开展了“祁连山生态大讲堂进校园”自然教育活动,通过联合创作“我爱祁连山,祁连山是我家”手绘自然活动、野生动物填色卡手绘、食物链“生命之网”小剧场、观鸟识鸟爱鸟自然体验等活动,链接国家公园内和市区青少年对自然的认知和向往,千余名师生、家庭、学校参与其中并深受教育。

“自然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对自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在自然教育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聆听、观察、思考与分享来感知、欣赏和关心自己家乡的自然。在孩子们的眼里,身边的植物和动物不仅有趣、美丽,而且和我们的生活相互依存。孩子是自然保护的重要力量,因为他们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保护意识将决定他们未来参与自然保护行动的程度。我们也强调‘教育自己及他人’,即孩子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带动父母,家庭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带动社区。”青海省环境教育协会会长尤鲁青说。

春天带着孩子们感受播种的辛苦;夏天带着孩子们夜观昆虫,到野外观看流星雨、认识蘑菇;秋天带着孩子们享受收获的快乐;冬天,带着孩子们在冰天雪地中探险……杨出云说:“在这样的自然教育中,孩子们集中了注意力、培养了观察力、增长了耐心,积累了很多的写作素材,学习到很多野外生存经验,可以说对孩子的培养是全方位的。”

“大自然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还有瑰丽的美景。然而,现在很多孩子都被电子产品充斥着生活,很少有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学生家长高慧丽告诉记者,她非常支持孩子走到大自然中,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放松心情,还能增长知识和见识,进而更热爱生活,希望她在大自然中收获好心情。”

作为青海省环境教育协会的一名自然讲师和画师,戴越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拿起画笔,开启了一扇专属自己的大门。

由她绘制的《家住三江源》《青海刚察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绘图、《祁连山下我的家》《青海湖畔我的家》《纷繁版纳》之《不动的爱恋》儿童科学等绘本绘图,因其画图活灵活现、色彩艳丽,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家乡是我绘画灵感的来源之一。我喜欢游走在大自然中去体验独特的自然之美,然后用绘画与文字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些记录也成就了我儿时的童梦乐园。”戴越说。

作为青海省惟一的一所自然教育机构,近年来,青海省环境教育协会在做好环教宣传工作的同时,积极发挥协会“青少年环境课堂”项目优势,通过自然教育实践,全省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以村委会、村党支部为依托,以祁连山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价值为主,以走出去、请进来为主要方式,集合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安排,建立生态学校,开展生态课堂。由德令哈市、祁连县、天峻县和门源县管理分局在本辖区选择合适的中小学,将自然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开设生态课程,带领学生实地体会生态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

“人类的生存依赖于大自然,人类的发展也离不开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学习,在大自然中游戏,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课堂,而读好自然教育这本课外书也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青海省环境教育协会会长尤鲁青说。(来源:青海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青海自然教育工作者杨出云播下一颗绿色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