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令哈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让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杭州市卫健委书写
TUhjnbcbe - 2025/5/26 20:31:00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415/6169146.html

记者柯静通讯员彭智军

健康无小事,卫生健康事业事关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又遭逢新冠肺炎疫情,在这样的关键节点,兜牢民生健康底线,意义尤为重大。

杭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健康而有品质的生活,医疗软件硬件“双提升”、家门口就医15分钟、看病只用付一次、核酸检测全覆盖……在杭州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进过程中,杭州市卫健委交出今年的六张高分报表,凝聚各方合力,持续加载人们对健康杭州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书写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时代答卷。

疫情防控,大战大考炼真金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杭州作为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人口流动大、防控要求高、突发变数多。回望这疫情防控的日日夜夜,是分秒必争的速度,是人民至上的情怀。

从1月18日,杭州紧急召开会议,吹响抗疫号角以来,高效、缜密、精准,一切有条不紊。市卫健委马上制定下发应急处置工作方案,第一时间公布全市发热门诊及疾控机构24小时值班电话,构医院等8医院为龙头、各发热门诊医疗机构为网底、杭州市急救中心为纽带的到边到底的杭州医疗救治网。

1月23日,浙江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实施最严管控。市卫健委依托城市大脑卫健驾驶舱,对发热病人数、传染病发病情况指标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作出预警。街道(乡镇)疫情“五色图”、“健康码”、互联网+诊疗………陆续上线,智控模式初显。疾控人、急救人、卫监人、爱卫人、全市3万多名医务人员,全员行动,齐心协力牢牢扎紧疫情防控每一环。

医院,坚持采取“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实行重症患者“一人一案”和中西医联合多学科会诊制度,一个个坚守岗位的身影构成了杭城大地最美的时代风景。

在武汉,一支支杭州白衣战队逆流而上,6支医疗队名医务人员陆续驰援武汉。近名医护人员纷纷在抗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全市名医务人员被批准为入党积极分子,36名同志在抗疫一线光荣入党。春暖花开时,名援鄂医疗队队员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总体目标胜利凯旋。

与此同时,市卫健委还组建14个健康指导组共余名健康指导员,深入全市9.9万家规上企业,开展为期21天的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健康指导,15个健康指导组共余名指导员累计走访指导各类学校和幼儿园个。市卫健委用这份“战疫情、促发展、争先锋”的高分答卷,稳稳托底健康守护线。

医疗帮扶,量变积累质变提升

“杭州医生来了,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第一次’。”与新疆、西藏、青海、贵州黔东南等地的患者和医生聊杭州医生,出现频次最高的是“当地第一例”“第一次”。

据统计,自承担援疆援藏工作以来,我市医疗卫生单位累计向新疆派出医务工作者54人、向西藏派出医务工作者18人,他们在当地工作短则2个月,长至3年以上。与此同时,与黔东南地区、青海德令哈的援助互派、学科建设也往来不断。

今年是杭州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十周年,医院迎来了第十批杭州援疆医生。医院骨科医生季成进疆后开展的第一台手术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这也是阿克苏地区首例该类型的手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需要医生熟练掌握超过三百多件手术器械,手术难度在骨科手术中数一数二。由于杭州医生季成的到来,手术很成功,原本将被通知转院的病人,如今过两天就能下床了。

同时,在历批次“组团式”医疗援疆基础上,杭州还统筹了市里7家医院协同帮扶医院的骨科、超声科、泌尿科、消化科、呼吸科等5个科室,实现从“单兵作战”到“组团作战”、从“以院包科”到“多院帮科”、从“单一机制”到“多维帮扶”迭代提升。

量变积累、质变提升,变化不仅发生在阿克苏。在贵州黔东南,卒中救治流程经过杭州医生的梳理再造,就诊更快,预后更佳;在西藏那曲,杭州医生建起了西藏海拔最高的首个内分泌专科,第一次教会了藏民如何测血糖。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统筹安排下,杭州的医疗援助已变“输血供氧”为“造血制氧”,将先进诊疗技术和优秀管理理念“带着泥土”移栽到当地,为受援地区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数字赋能,舒心就医服务更细化

人民提升幸福感的重要保障是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你看,医院看病,停车、门诊、开药,前后一个小时搞定,这速度太快了。”这是杭州人小米的由衷赞叹。从以前看病烦心事,变为如今暖心事,离不开杭州以人民为中心,发力改善就医流程环节的自我突破。

年7月10日,杭州卫健系统“舒心就医”上线亮相,通过城市大脑中枢系统的数据赋能,努力让人民群众在看病就医的“关键小事”中有更好的体验。市民点赞最多,感受最直观的是舒心就医环节——最多付一次,把原来的医生诊间、自助机多次付费减少到一次就诊就付一次费。

截止目前,全市舒心就医服务平均使用率90.48%,累计为万人次的就诊患者提供了院内停留至少缩短1小时的舒心服务,杭州市已有家医疗机构提供“最多付一次”服务,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全覆盖。在杭州,收费窗口排长队的场景已消失了。

舒心就医的外沿更宽泛,老百姓的获得感更明显。数字赋能,壁垒更少。市卫健委联合市医保局,用电子健康档案取代医保纸质证历本。患者就诊时授权医生调阅其电子健康档案,可全面了解患者健康状况,医院检查检验“不通”的壁垒,实现12医院和48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信共享,让患者就医时不需要再带一堆“片子”和“化验单”。

数字赋能,场景更多样。以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为前提,杭州市民可打通医保支付,在执行亮“健康码”进医院的同时,可以用“健康码”进行挂号取号、就诊、缴费、医保结算、换取发票等,医院看病“一码通行”。

数字赋能,管理更智慧。依托数字治理,杭州健全“互联网+智能综合管理”,从数字驾驶舱的实时移动综合监管、急救“一键护航”,到互联网诊疗,数字穿针引线,杭州这场以城市大脑舒心就医为内核的变革还在继续,还在路上。

签约医生,服务全生命周期照护

“徐医生,真的太感谢你了,困扰我这么久的问题解决了,心底也踏实了。”生活在九堡的颜阿姨告诉签约医生徐小明,自己终于能睡个好觉。这几个月,颜阿姨总感到胸闷、心慌,每次检查都无果,得益于九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了长程心电监护设备,颜阿姨进行了72小时心电图监测,检查结果让她吃了“定心丸”。

生活在杭州,你会悄然发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服务越来越精准,小到血糖管理,细到动态心电监测,“原先以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看点小毛病配点药,现在,我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他们了。”颜阿姨的感受,见证着家庭签约医生职责使命的不断更迭。经过6年系统、全面、精准的探索实践,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真正实现医防融合、融医入养、助医入户,取得了明显实效,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

目前,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个,签约医生名,签约服务人数.35万人,其中十类重点人群.21万人,占比扩大到88.33%。年度签约居民对签约医生的知晓率94.65%,签约居民满意率98.89%。

近年来,通过“我信赖的签约医生”“优秀家庭医生”“最美敬老家庭医生”“最美全科医生”等评选活动,挖掘出的优秀家庭医生和团队,成为杭州市民生活中,人气颇高的生活明星。

如今,在杭州,家庭签约医生正以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为载体,以“两慢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持续夯实基层健康网底,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幸福老龄,让城市温暖底色愈亮

民生幸福城,此心安放处。市卫健委亮出了一组有份量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杭州市百岁老人(含虚岁)首次破千,达到位,与年同期相比增加人。新增百岁老人创新高,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中可见一斑。

这些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各项举措,用心用情擦亮“幸福老龄”底色,全方位呵护“最美夕阳红”。

一桩桩惠老措施、医养保障举措,让杭州老年人“老有所医”安享晚年,健康老龄化逐步实现。医养结合在我市加快推进,率先开展紧密医养联合体试点工作,突破原有体制限制,让社会办医养结合机构参与到医联体中。我市现有医养结合机构77家,首批由6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4家医养结合机构组成紧密医养联合体,以提升医养结合机构的服务水平,让杭州老年人的卫生健康服务更有保障。与此同时,安宁疗护试点工作正在各地开展。一个个城市步行15分钟、农村出行20分钟就医圈更加密集完善。老年人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良好的卫生健康服务。

建设“老年友好城市”、开展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创建“敬老文明号”在我市广泛开展。每年举办的杭州市老年节大会暨敬老爱老助老“最美”系列选树活动更成为社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杭州市卫健委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