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α-synuclein和帕金森病(PD)有密切的关系。然而,α-synuclein在神经元内的降解方式仍然是有争议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以及自噬溶酶体途径(ALP)(主要大自噬和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CMA)是降解α-synuclein的两种主要途径。老化可以使UPS和ALP活性下降对神经变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致病作用。这些主要的蛋白水解途径的改变可能会导致α-synuclein由于清除受损而聚集。相反地,α-synuclein的增加可能进一步损害UPS或ALP。研究与水解途径相关的调节因素对治疗PD和相关α-synuclein病具有重要作用。
报道称,《回到未来》提出了时间旅行存在的大多数矛盾的源头,物理学家把这个矛盾称之为“轨迹”。如果一辆火车尚未出发就已经到站,那将意味着一场物理灾难的到来,因为它代表着因果关系的中断,是很难操作的。另一个例子是1984年上映的美国科幻动作片,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终结者》,影片主要讲述了21世纪的一次核战争后,地球被机器人所统治,幸存的人类集聚到一起,反抗机器人的残暴统治。为除掉人类反机器统治斗争的领袖,机器人统治者派出了一个杀手——这个杀手是个半机械半血肉的生物,但在外貌上却与人类无异——回到20世纪,前去刺杀人类抵抗运动领袖的母亲,即一个叫莎拉·康纳的女人。而未来世界的人类领袖也派出了一个叫凯尔·里斯的人保护去莎拉。问题在于如果莎拉的儿子不出生,那就不存在人类抵抗运动领袖,也就没有任何必要派出杀手返回20世纪去刺杀莎拉,这个任务存在本身就反映了任务的必然失败。然而,谁去刺杀莎拉?如果不派杀手,这个谋杀就会产生,这个矛盾实在是让人费解。尽管存在逻辑矛盾,但是没有物理定律禁止时间机器的存在,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因它引起的各种矛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