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完成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的胜利路32号院,
徽派风格的楼体干净整洁;
统一的门窗让人耳目一新;
整齐的车位、平整的地面……
这个建成于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老旧小区,
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告别旧时光,
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得到了质的提升。
“小破楼”换了样
“小区换了新模样,自己家里再破旧就说不过去了。”小区住户徐燕趁着小区改造,也“改造”了一下自己的老屋子,打算年底为儿子娶媳妇。5单元1楼的傅成贵告诉记者,改造后的小区贴了保温层,通暖后家里比原来热了5至10摄氏度,再也不用冻着过冬了。今年6月,胜利路32号院的5栋楼户迎来了改造大福利,通过外墙节能保温、外墙面粉饰、节能环保窗户更换、屋面保温防水等改造内容后,彻底结束了“蜗居”的旧形象。据悉,年全市有户老旧住宅小区列入综合改造项目,现已全部进场实施中。
近年来,像胜利路32号院这类存在于闹市区的老旧小区有些“尴尬”,虽然小区分布在城市繁华地段,但是斑驳的楼体、破旧的庭院、老化的基础设施与周边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管理先进的新建住宅小区形成鲜明对比,老旧小区居民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愈加强烈。为紧贴百姓期盼,
“穿衣戴帽”改变不了老旧小区整体品质。为了确保老旧小区在改造中更加凸显宜居、舒适和便捷,我省对纳入改造的老旧住宅小区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综合整治。其中,按照采用菜单式管理方式,重点从住宅本体、基础设施、环境提升和服务设施四个方面对老旧住宅小区实施改造。并积极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率先在西宁、海东市老旧小区中加装部电梯。与此同时,按照“一区一策”的办法,有重点地解决住房节能改造、上下管网破损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并且把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与城镇风貌打造相结合,尊重当地民风民俗,注重特色街巷建设,体现地方特色,切实提高了老旧住宅的品质和价值。
两年来,先后有5万套老旧小区实施改造,不仅提升了老旧小区住宅保温效果,而且整体环境、基础配套设施有了明显改善。老旧小区的住宅品质提升了,居民的幸福生活指数也在不断提升。
来源:西宁晚报
青海网络广播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贾晓云编辑:杨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